一些农民工无奈地蹲在桥下,不知道晚上去哪里睡觉
近日,约200名农民工的被子又一次被集体收走了。今年5月12日,他们的被子就被收走过一次。这群农民工的“家”安在一座立交桥下的快车通道上。两次收走他们被子的是郑州市环城快速公路管理处(以下简称市环管处),理由是“影响市容、不安全”。立交桥下通道的使用者——郑州公交四公司巴不得这群农民工赶快走,因为“自家门口住了一群陌生人,还不讲文明”。 7月16日,郑州下起了雨。找不到活儿的农民工仍然聚集在立交桥下,“今晚还会有人来撵我们吗?”(来源新华网)
城市是如此之大,竟容不下农民工的一条被子!郑州市环管处用这种粗暴、简单的方式,对待农民工,无论是什么理由,面对无处安身的人来说,再冠冕堂皇、再正当的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。因为人们要问:哪里才是农民工兄弟的安身之所?
大家知道,在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,温总理在北京专门召开了一次新一代农民工座谈会。温总理强调,各地要从实际出发,逐步使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。温家宝诚挚地说,农民工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,我们的社会财富、高楼大厦都凝聚着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,你们的劳动是光荣的,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。要关心农民工、爱护农民工、尊重农民工,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工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。
温总理饱含深情的“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”,我们的政府做到了吗?这是总理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的政府部门要本着“以人为本”的执政理念,设身处地地为农民工考虑啊!
事实上,一个有品位的城市,应该要有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胸怀,说的就是要豁达大度、胸怀宽阔,人是这样,一个城市又何尚不是呢?人们都会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胸怀的人看做是值得尊重的人,也会把像大海一样胸怀的城市看作是值得为之付出的城市。同时这也是一个事关百姓能否安居乐业、社会是否稳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。
众所周知,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,这个主题是永恒的,这不仅仅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容、市貌,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,要使城市文明的各种要素回归人性,使城市成为人类享受生活的地方。大河网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市民建议的:在郑州的防空洞、立交桥、公园等公开场所,政府是否可以规划正规的“农民工之家”?给他们一个整洁的窝棚,同时也考虑他们的吃喝拉撒问题,做好管理。这些建议是不是值得我们有关部门认真考虑呢?
大城市,请腾出一些空间,给那些“打零工、连花一块钱都要掂量半天的农民工”一处安身之地!这样我们的城市才更加美丽!(管文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