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购规模连年爆炸式增长,业内乐观预测未来发展,物流和征税成不确定因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近日发布了《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报告中最醒目之处是网络购物的高速增长。
报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增速最快的网络应用前三位,都与网络购物密切相关,分别为网上支付、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,三者的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6.2%、31.4%和29.9%。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达1.42亿,一年前,这个数字是8788万。
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指出,上半年网络购物规模已基本达到去年全年水平2500亿元;有乐观的声音则预测,今年全年的网络购物可能达到5000亿元。
短短数年,网络购物为何能爆炸式发展?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着哪些机遇和问题?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业内人士,并对网络购物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。
网购进入“黄金时代”
一名经营网店5年的店主认为,现在是网购的黄金时代,“往后可能就不会增长得那么快了。”
“井喷的感觉。”倾黛(化名)对记者说。“一个事物从出现、成长到发展、成熟,在发展期时,肯定是增长最快的。网络购物积累了几年,市场培育了起来,网络也越来越普及了,网购应该是进入发展期,快成熟了。”
倾黛在五年前开始做网店店主,那时候还叫电子商务。对比这几年的情况,她认为现在是网购的黄金时代。“往后可能就不会增长得那么快了。到了稳定期之后,可能增速也就跟GDP差不多了,虽然还会有新网民进入。”
罗贝贝(化名)的网购史印证了倾黛所述。目前在南京某媒体工作的罗贝贝,在2003年就开始了网络购物尝试。“那时候主要在麦考林、卓越买东西,还有贝塔斯曼网上书店。”当时几乎没有网银和第三方支付,罗贝贝购物时,都是去邮局汇款。
随着银行业务的完善,信用卡加上捆绑的支付宝和网上银行,使罗贝贝不断扩大自己的网购范围。“买书买衣服当然去逛卓越、淘宝,网上最方便的是可以买演唱会的票。”精研全国各地演唱会行情的罗贝贝说,“可以参加完演唱会之后再付款,又便宜,又不怕买到假的黄牛票。先用后付款,很方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