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数据表明,十年来,已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倒下。而压倒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,很可能就是网上书店。小书店的苦撑仅是冰山一角。7月31日,经营16年之久的广州第一家三联书店结业倒闭。这个在读书人心目中有着极高地位的书店倒闭,更加暴露出实体书店的现实困境。
去年年底,成都规模最大、投资过亿元的民营书店,位于西体北路的经典书城倒闭,引发业界震动。差不多同一时间,成都经典书城在重庆投资的经典概念书城也遭到了倒闭的命运。前不久,顺城街省委机关食堂附近的百川书店也关门歇业。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倒闭书店的数据统计,但业内人士都普遍感觉到,几乎每隔几天,成都就会有一家小书店倒闭。
实体书店的倒闭,并不是个别现象,十年来,近五成的民营书店相继倒闭,例如打着“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”标语的第三极书局,三年内居然亏损8000多万元,最后不堪重负关门倒闭,有相同命运的还有曾经是全国最大的书店连锁企业,高峰时门店遍及30多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城市的席殊书屋,明君书店、思考乐书局……
未来几年,80%的民营书店将会倒闭。甚至还有专家预测,十年来基本关掉了五成书店,而这剩下的五成书店今年可能又有一半会倒闭。
究其实体书店倒闭的原因。主要原因是利润空间太小。新书进价大致在7折左右,以9折价格出售。加上所租的店房租每月1600元,加上水电,每月成本大约2000元。平均每天成本70元。而一本原价20元的书,进价为14元,卖价18元,有4元利润,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
电子书籍的费用更低,许多都是免费下载或阅读,这也造成了大部分实体书籍读者的流失。
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,实体书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?成都许多实体书店都在思考突围之道。如是庵街一家小书店老板李杰想到了送书上门的点子,他的书店生意越来越差,上门买书的人越来越零星,他没办法开始上门送书。半年过去,他手上已经积累了许多老顾客,这些人一打电话,他就将书送上门,“送上门的书就没有折扣,不管多远我都送。”李杰说,现在到店里买书和他送书上门的营业额大致各占一半,通过送书上门增加的营业额,弥补了到书店买书流失的部分。